☆ “我是一个很能记住细节的人,甚至有的时候我会认为这是一种独特的「天赋」,做记者、做调查记者、写特稿和非虚构的天赋。”李淼喜欢算命也相信缘分,即使她的本科是“新能源”这样的工科专业,她也始终认为自己应该要成为一个记者——或者说,在最初的认知中她认为自己应当成为一个引导者。
☆ 2019年10月,韩国女明星崔雪莉在公寓中确认身亡。当时正在上高二的李淼在午休时知道了这条消息,她回忆起漂亮的崔雪莉曾经穿着一条粉色的裙子明艳动人地出现在节目上,她觉得悲伤——悲伤于生命的逝去,悲伤于很多的记忆和细节都会随着生命的逝去而仅仅被很少的人记住,更悲伤于这条新闻发出之后,她班上有一位女生当着所有人的面说:“雪莉不穿bra行为不检点,她活该。”
☆ 在我和李淼的交谈中,她至少说了20多次太奇怪了:一位女明星的离世也没有让羞辱停止,这太奇怪了;人们总是愿意相信那些无凭无据的阴谋论,这太奇怪了;一个自媒体在所谓的“现场”打开镜头跑上几步编造出有人在追他阻止他报道的假象,让观众质疑调查记者辛辛苦苦做了一周的稿子,这太奇怪了;这个行业里有无数的记者正在想尽办法找角度避审核呈现真相,但大家都唱衰新闻说“新闻无用”,这太奇怪了...
☆ 李淼是秃头所24届的学生,2024年报考某所985高校的研究生,复试失败后调剂到另一所较冷门的985院校,读非全日制。从本科,到考完研等待开学的空窗期,再到读非全的每一天,她在《澎湃新闻》做调查记者、在央视新闻做调查记者、在《南方周末》做特稿记者、现在在冰点做特稿记者(均为实习),最高一篇稿件阅读量100多万——她说“很多人的想法真的太奇怪了,我觉得翔实的、深度的、全面的报道才能有引导力,记者应该是一个引导者。”
“我本科在澎湃新闻实习时做过一段时间的卧底记者,虽然我是新能源专业,但在校期间我一直在校媒写稿子,写了很多很多的稿子,最终也算是靠努力和作品堆出了这个跨专业的澎湃调查记者的实习。当时我的老师在做一个关于「举报成为产业链,有人从中教学非法牟利」的调查选题,我辅助老师整理资料和获取线索。”
“这类调查性选题,必须要采访到这条灰色产业链的负责人,才算是有了第一手信息。所以我先花300块钱买了「教人如何举报牟利」的课程,然后把自己的微信头像换成了一朵梅花,把昵称改叫花开富贵,立起了一个离异后需要赚钱养家但又没什么文化的县城中年妇女的人设,就开始和课程老师(产业链负责人)聊天,因为我的人设就是一个「非常爱问问题、无知的中年妇女」emc易倍体育,,所以我从这个负责人口中得到了非常多的信息,负责人也从未对我产生怀疑。”
那时的李淼是一个大二学生,她说自己成天成天抱着手机,用“花开富贵”和别人聊天,周围朋友都不知道她在干什么,只觉得她神神秘秘的——但卧底调查记者,确实蛮神秘的。
“记得有一次我在上课时问了对方一个稍微有点专业性的问题,对方也没什么怀疑,就说这个问题有点难要打电话和我说,我只能跑到了学校厕所的隔间里,一边免提一边用ipad录音。我很担心下课铃会让对方产生怀疑,所以我掐着下课铃打响的时间和对方说我正在学校接小孩放学,晚点再继续聊——很幸运,从头至尾对方都没有产生过任何怀疑。”
这段卧底采访结束之后,李淼将自己采访所得线索整理成文,独立撰写了那篇调查报道中的整整3000多字揭露课程和产业链运作过程的部分,并署上了自己的名字。报道发出后没多久,“花开富贵”的微信上收到了那位产业链负责人的信息:
我问李淼:“害怕吗?”她说她听说过一位记者在报道了某些事件之后,直接改名换姓继续报道的故事,她觉得没什么好怕的,揭露事实真相本身就需要有所付出,甚至是代价。
我又问李淼:“那你会愧疚吗?因为对方很信任你,但你却是一个卧底。”她说她完全不愧疚,因为她每时每刻都非常坚定地知道自己在做一件对社会而言绝对正确的事情。
这要比任何宏大的宣言,理想主义的宣言来得更有价值,因为新闻本身就是一种社会观察和记录。李淼有一个小红书小号,emc易倍体育平台,她会用这个小号看各种各样的社会新闻,关注社会各个阶层、各种职业形形的各种人,只有冲破算法营造出的信息茧房之后,才能看到世间百态,也才能找到那些需要被关注、需要被调查、需要被帮助、需要有一个真相的具体问题。
“我们实习生也需要自己找选题、报选题、然后由老师审核选题,再决定要不要去做这个选题。我在找选题的时候,要不找问题,要不找人——我会在我们媒体的留言板和公开信箱中找问题,比如某个村的村民写信说村里交了钱但一直没有通自来水;我也会在社交媒体上找人,去找那个普通但又有社会底色的人。”
很长一段时间,李淼都是在这样找选题、找问题、找人物,找社会困顿,找社会机器中的某个齿轮生锈后发出的痛呼——但期待和理想总是美好的,新闻业的现实也需要被正视。
去年,李淼读到了《人物》一篇名为《雪莉去世四年后,这个世界会变好吗?》的文章,这让她又回想起了2019年那个还不知道“调查报道”“特稿”“舆论”为何物,只是稚嫩地想着想要引导大家想法的高中生,初生牛犊时的不知道天高地厚在一段又一段实习中,一篇又一篇没有通过或者被编辑退回说“最好不要写”的稿件中被消磨殆尽,她发现世界没有变好,很多问题好像是没有办法被解决的。
她偶尔会有这种无力的感觉:行业被唱衰,新闻无用论伴随着她的学习和实习,身处其中,偶尔怀疑,但总要坚定,还得出发。
为了去见在某个县城的采访对象,她从家出发坐了一个小时的汽车到达火车站,随后坐了五个小时的火车和半小时的高铁到达了采访对象所在的城市,再坐了一个小时的公交车来到采访对象所在的县城,最终采访了四个半小时,完成了资料收集。
她说并不是,她没有预设过采访结果,这个选题目前还没有完全被编辑老师敲定下来可以报道,但也从未有一个选题是在采访和撰写之前就可以确定是“能报道或者不能报道”的,所以记者工作背后的巨大不确定性是很多人放弃这个职位的主要原因——付出与回报不成正比,无法容于越发功利的社会之中。
“在出发去采访之前,我也犹豫了很久,因为这段路途太遥远了,我也不确定这次采访到底能不能有所收获,但我妈妈和我说手机上的交流终归是有隔阂的,只有现场的、面对面的交谈才有机会增加这篇报道成文的可能。我的妈妈完全不懂新闻,但她好像比我更懂新闻。”
所以她出发,进入现场,接触具体的人,找到具体的故事,她说这是无数新闻人正在做的事情。
“我知道一位很有名的记者,她想写一个略有些敏感的话题,在报选题的时候所有编辑和领导都和她说别写了,就算写了也不可能通过,但她不这么认为。她带着团队收集资料、采访、写稿,成稿之后她带着稿件一间一间去敲媒体领导办公室的门,把稿子给领导看并询问能不能发,领导说不能发emc易倍体育,,她就问要怎么改才能发,她去改,改到能发为止,无论修改多少遍。”
一篇修改过但发出的稿子,和一篇因为敏感而无人问津的事件有本质不同,关注才有力量,回避只有空白和无视——恰如《南方周末》之风骨:“关注就是力量。”
这是李淼听来的故事,但她自己也经历过这样的时刻。今年春节西藏日喀则发生了6.8级的地震,李淼的实习老师负责这起地震的报道。一般来说,这类报道往往要求突出“救援工作”,尽可能避免涉及到其他话题,但对于灾难而言,救援重要,灾情和人们的生活也同样重要。所以这位记者尝试了很多的报道切入点,一次一次撰写再修改,最终成文发布。
发布的成稿标题中有“温度”二字,以前觉得“有温度的新闻”听起来很虚无,现在才知道再没有比“温度”更好的词,来形容记者在报道时的关怀,以及关怀背后的执着。
李淼的老师和她说:“有新闻理想很可贵,但不能只有新闻理想。大环境不好的事情,少做宏大的幻想,多做具体的事情,emc易倍体育平台,记住一个人,记住一个事,本身就很重要。”
刚刚提到,李淼在央视实习时,从媒体“社会信箱”里看到过一封信,信上说自己所在的村子一直没有自来水emc易倍体育,,始终是“靠天吃水、掘井取水”,村民们明明交了修自来水管道的钱,但8年过去了一直没有动静。
她和她的老师从这封信出发做调研报道,全面了解该村落自来水管道的修建情况——为什么该地政府投入1200万元实施‘自来水村村通’工程,且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已完工八年,村民仍然没有喝上自来水?这篇报道发出之后没多久,全村就通上了自来水。在进行报道回访时,为庆祝通水而办酒席的村民们对着镜头笑着说:
如果说有哪个时刻能让李淼觉得“做新闻真的太好了”,那或许就是这样的时刻——用调查报道踏踏实实地解决一件又一件具体的问题,把民生两个字书写成动词。
李淼目前仍然是一名非全日制在读的研究生,她说如果可以的话,她会在明年成为一名正式记者,可能是特稿记者,可能是调查记者,第一步先把“实习”的头衔摘掉,然后走一步看一步,踏踏实实做事。
本文缘起于去年八月,李淼给我发来了她的一篇报道,她说为了完成这篇报道,她一个星期打了将近六百个电话,寻找采访对象、采访,最终那篇稿件获得了百万级别的阅读量,点赞量也过万。
祝所有即将出成绩的朋友们,祝所有仍然坚定选择、坚定出发的朋友们,都有光明的未来。
(注:本文李淼系化名,李是她妈妈的姓氏,而淼一字则因为我问她要起什么名字时,她正着急吃晚饭,饭后要继续去采访,所以家里的灶台不小心着了火,她便取了三个水:淼)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先销售后付款?重庆、成都、德阳、遂宁、巴中等地批发商将牛肉运至南充……
热巴被黄景瑜劈腿?胡歌得癌症了?范玮琪靠大S炒作?胡静秀恩爱复出?女星抢人男友反被踹?
今晚!中超战3场,CCTV5直播申花VS亚泰 新川足成都+国安分别出战
3000多公里!男子带着病妻从湖南徒步去西藏,称收获了“幸福密码”和自媒体甜头